一家银行17个APP!对用户来说,到底是“便捷”还是“负担”?
1
膨胀的app
成手机“不能承受之重”
一些用户反映,许多app的设计很“鸡肋”,功能不常用、不实用,但弃用后又偶尔有扫会员码、查询消费记录等需要。满屏app成为“指尖上的负担”。
记者采访发现,不少app不同程度地出现闲置、重复建设等问题,背后是app建设中常见的三个误区:
——功能分散、各自为政。一位为商业银行提供技术服务的工程师向记者介绍,一个银行app的发布流程是,某业务部门结合自身业务,向公司提起“开发app”的申请,审批之后即可进行开发制作。
“让用户下载app,主要是考核的驱使。因此常出现不同业务线‘各自为政’、各自打造app的现象。加之开发经验不足、对用户需求了解不透,导致了‘僵尸app’的产生。”该工程师说,冷门业务也要单设app,其实下载量和日活跃用户数都非常低。
——粗制滥造,用起来糟糕。手机app太多太杂,是个部门就想建设,是app质量无法保证的原因之一。
“进入app首页需等待1分钟,点击‘预约诊疗’‘生活缴费’等按钮,页面无法跳转;点击‘生活资讯’显示一片空白。用起来,体验很糟糕。”小于说,在app store上,很多政务app评分都低于3分。
App还成为广告泛滥的重灾区。记者下载并进入某城市的地铁app,除了进出闸机时用到的扫二维码功能外,九成内容是餐厅优惠券、信用卡广告、面膜广告等,成为用户诟病的一大因素。
——app泛滥成“能耗杀手”。记者调查发现,大量app不仅占用数据资源,占用手机内存,还耗能惊人。
“手机刚买不到一年,就被满屏的app拖累得跑不动了。”受访工程师透露,为了让通信通道时刻保持活跃,开发方通常会让自家软件互相唤醒,因此耗能很大。
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焦海龙告诉记者,随着功能的增强,手机app会产生显示屏、网络连接、CPU、硬件模块等方面的耗能,上百个app能耗的累加,对手机性能、响应速度、温度、寿命等影响较大。
“不论是一家银行17个app,还是一座城市100个政务app,主要是由于app建设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。不少政务app的负责人只清楚具体几个功能,而不是从全面解决用户痛点的维度去做规划设计。”宇信科技原副总裁孟东炜说。
“app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,适合较为高频的服务。偶尔办理的业务其实无需通过app进行。过多的app不论对开发单位还是消费者,都是负担。”数旗智酷创始人唐鹏建议,加强app开发前的审批制度,考量app建设的必要性,克服重复建设、app闲置等问题。
业内建议,在明确app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,应对不同业务的app进行整合。“目前,部门间数据没有打通、业务壁垒尚未打破,给app的整合造成阻碍。”唐鹏说。
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穆勇认为,整合不只是统一界面、把所有业务系统简单集中在一起,而是在现实中做好业务协同,打破部门壁垒,同时还应建立数据共享制度,明确数据使用规则,避免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形。
科技的意义是让生活更便捷,而不是让指尖有负担,手机更费电。“一个品牌有多个app,一个城市100个政务app,是由于没有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问题。”孟东炜建议,引入事后评价制度,从用户体验出发,才能提升用户的“数字获得感”,让便捷不“变味”。
往期经典回顾
2021年,一定要和银行人做朋友!
如果网点机器人把我淘汰了,我还能做什么?
老人遭电信诈骗近百万,银行凭啥赔偿24万?
男子取名“骂建行”,入职前夕被银行拒绝录用!
银行不是弱势群体,基层员工才是!
“本科毕业去银行当柜员,会不会很丢人?”
社科院:银行人员工资应降一半 !
行业投顾
银行业 融媒体!
金融信息、银行资讯,一网打尽!
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,轻松关注
你若喜欢,别忘了点个在看哦